關注官方微信
天天315消費維權
印刷包裝行業處于產業鏈中游,行業集中度低,長期以來受上下游擠壓,加之企業經營管理存在低效冗余,導致大量成本浪費,企業利潤越來越薄,甚至造成巨額虧損。因此,加強企業精細化管理,對成本實施精確化控制,成為印刷包裝企業把握未來、贏得長遠發展的先手棋。
立華集團: 于1996年在昆山成立,隸屬于寶利華(香港)投資控股全資公司,主要生產精裝盒、彩盒、說明書、卡片、標簽、紙塑、紙袋等各種包裝成品。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已在全球成立多家分公司,客戶遍布海內外。
截至2020年9月,立華集團已擁有10余家分公司,在珠三角、長三角、華東、華南、西南以及越南、泰國等地設有生產基地,年銷售收入達5億元,躋身“中國印刷包裝企業100強”前列。
作為一家奮力有為的企業,立華集團始終走在創新變革的道路上。面對數字化轉型浪潮,立華集團攜手擁有近40年信息化服務經驗的鼎捷軟件,走上全面信息化升級之路,引入鼎捷T100+智物流系統+BPM+BI系統整合,建立內控管理機制,實現信息流全流程驅動,經營效益由此也得到了卓越提升。本期,我們將重點解析立華集團成本精細化管理的實戰要領!
一、專注良性發展,聚焦成本精細化
一直以來,立華集團始終堅持“創新、科技、環保”的經營理念,持續改善、即時提供給客戶可靠、可信賴的高質量印刷產品。伴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張壯大、組織的快速裂解,過往的管理模式已無法跟上快速發展的步伐,一系列管理難題接踵而來:
1)客戶個性化要求高,生產工藝復雜,管理難度大;
2)各部門信息不互通,企業管理成本和溝通成本高;
3)產品要求時效性高,原材料成本高,成本管控難;
4)成本無法精細化,無法按單核算到產品上;
5)成本核算周期長且準確性不高;
6)業務、財務關聯性低,報表無法支撐經營分析;
......
眾多管理難題讓人頭疼,尤其在成本精細化管理上,已困擾立華集團有十年之久,掣肘企業發展壯大。因此,實現集團精細化運營管理、精確核算成本及費用分析成為當務之急。
透過現象看本質,鼎捷顧問與團隊經過深度訪查與數據診斷,針對成本管理痛點追本溯源:
主要痛點 :1.成本核算精細化不足; 2.訂單成本構成不清晰
追溯根因
01 輔料發料時無法按單發料,多采用人為拆分和人為計算,成本誤差大,工作量大
02 報工數據需要線下整理,單個工單工時數據準確性無法追蹤
03
無成本要素設置,產出報表無法區分原材、輔材及相關制費項目,難以進行成本分析
二、優化流程破瓶頸,成果轉化增效益
基于立華集團的經營管理狀況,鼎捷將改善成本管理目標聚焦在提升成本歸集核算能力和提升成本分析能力上。
通過知識、機制、流程、工具、監控、預警六大方面注入價值服務方案,搭建起T100+智物流+BPM+BI一體化平臺,通過實現業務、財務的一體化管理模型,提升財務成本核算能力及提高成本分析的顆粒度,為提升報價能力、提高接單品質提供數據支撐。
歷經抽絲剝繭般的實施與改善,集團成本精細化管理能力得到明顯提升,經營效益大幅提高!
成果1:負毛利訂單占比大幅降低
通過成本核算精細化,可精準識別負毛利訂單,分析負毛利原因,可與客戶有針對性的協商價格,通過提高每筆訂單數量、提高訂單單價、優化生產管理過程等方式,負毛利訂單占比和負毛利訂單銷貨成本大大降低。
成果2:成本分析更加精準
通過產品各成本要素金額構成,分析出成品成本變化原因,精準定位影響要素,便于調整成本制度,制定成本優化策略,合理控制成本。最終,成本要素構成更加細化,數據更加直觀。
成果3:成本分析周期縮短
通過業務財務一體化管理,成本分析周期大幅縮短,也更加節省人力。
三、問診把脈定方案,精準施策解難題
回顧立華集團成本精細化管理歷程,鼎捷軟件是如何精準施策的?
1提升成本歸集能力
在提升成本歸集能力方面,以優化輔料領用流程、報工管理流程、制費分攤流程為抓手,充分運用工具實現全面數字化管理。
01輔料領用規劃流程優化
問題: 成本歸集時按照入庫數量進行均攤,無法體現不同產品輔料使用差異情況。
改善:
1) 提高輔料采購計劃的準確率: 車間現場物料通過調撥到線邊倉;
2) 提升輔料歸集工單的覆蓋率: 計劃人員可實時查看輔料庫存,及時完成領料工作,輔料用量按照報工數量及BOM用量進行領用;
3) 提升輔料歸集工單的準確性: 每周盤點,按照盤點數據再次按照報工數量二次分攤用量;
4)監控指標: 輔料領用和實際到貨比率由0→83.48%,線邊倉庫存準確率由NA→85%。
02報工規劃流程優化
問題: 現場反饋不及時,工序流轉無法嚴格管控,工時統計不準確。
改善:
1) 提高工時搜集準確性: 通過上下道工序數量勾稽,降低車間人員漏報工、誤報工現象;
2) 提高稽核制度執行便利性: 借助日報表數據,稽核人員可以實時查看報工數據;
3) 監控異常數據: 系統工時自動搜集,也可以起到事后稽核追蹤作用。
(應用場景工具)
03制費分攤流程優化
問題: 原有制造費用的分攤數據是財務在系統外手工統計出來的,然后再錄入到成本核算模塊。
改善:
1)改變核算模式: 各項制造費用可在系統中根據會計科目統計出來,直接匯總到成本核算模塊。
2)改變折舊金額計提方式: 按照實際工時分攤到相關工作中心,再將實際工時分攤到對應工單。
2提升成本分析能力
問題: 成本報表只有一個總成本,無法按照不同維度進行成本細分,難以分析成本合理性和準確性,也無法對報價合理性提供稽核依據。
改善:
1)規劃成本要素: 按照料、工、人、制費一等進行成本要素細分。
2)規劃成本次要素 :在成本要素的基礎上,細分成本次要素。主要包含:料(原材、輔材)、人(臨時工、正式工)及工(機器折舊金額、水電費、場地租賃費等)等更細化的要素。
同時,透過成本核算日常周期性檢查表,稽核業務單據, 為成本快速結算奠定基礎。
成本的有效管控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保障,立華集團攜手鼎捷借助信息化提升管理效益,有效增強企業發展韌性,在印刷包裝市場獲得“制勝密碼”,為企業高速發展保駕護航!
在未來,鼎捷軟件將始終恪守“創造客戶數字價值”的企業使命,并堅守自身作為“創新與專業的數字轉型服務提供商”的行業定位,不遺余力地為制造業數智化發展獻計獻策。
下期預告
應對上市審計,立華集團是如何優化管理模型,加快IPO上市進度的?下期將為大家揭曉,敬請關注!